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目前位置:汽美知識 / 為什麼要使用汽車美容黏土
喜愛清潔愛車的你,洗完後卻發現有種沒洗乾淨的感覺? 像是深層的汙垢、甚至覺得車漆表面摸起來有顆粒感,其實這些顆粒有可能是鐵鏽、工業沉澱物、汙垢、飛漆、柏油、水泥…等,這些用簡單的洗車方法是無法去除的,那麼該如何處理呢?其實有一個可以自己DIY的選項就是「跑黏土」。
美容黏土又稱美容瓷土,英文名稱是CLAY BAR。它的作用是把車漆表面髒污、顆粒去除。除了「跑黏土」外,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去除這些呢? 在台灣最近這陣子DIY玩家很流行使用鐵粉、柏油去除劑來噴全車,早期是汽車美容店家為了追求速度而使用,那麼「跑黏土」跟「噴鐵粉、柏油去除劑」,有什麼各自的優缺點?又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?(詳見圖一)
圖一、去除顆粒方式
直接噴鐵粉、柏油去除劑,處理起來快速、方便,但這個方式使用時要注意,如果不小心將藥劑噴灑進車子的焊接點、螺絲,就有可能造成氧化,進而傷害到車漆。為何汽車美容店家敢這樣做呢?因為他們的水沒有限時間,且通常擁有高壓機,可以沖刷乾淨。如果自家擁有高壓機使用起來是相對沒問題的。
以美國化學小子Chemical Guys的施作指南為標準,比較不會建議整台車這樣噴,通常只使用在輪框、下擺比較容易沾黏的部分,且使用完後用大量的水稀釋、中和掉。因為鐵粉清潔劑連鐵粉都能氧化了,更何況是需要細緻養護的車漆呢。
黏土(CLAY BAR)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生產,也有不同的形式、種類,從最早期、傳統的黏土,後來漸漸演變為黏土塊,再到後來的黏土手套、以及美容店愛用的黏土布。而黏土的用法、操作手法都會影響到它的使用成本、壽命,這等第三大項再來說明如何使用黏土。先回來看各種的黏土的優缺點(詳見圖二):
圖二、黏土種類比較
以下圖表以美國Chemical Guys原廠黏土為例(詳見圖三)。官方宣稱可以使用20台車,但依台灣環境要打對折,甚至有時候是對折再對折的次數。
以CG黏土為例,由輕到重:黃→藍→灰→黑,越重的黏土需要的潤滑越高,黏土潤滑劑不見得要使用,但CG黏土潤滑劑除了潤滑外,還有清潔的效果,當分別使用「黏土潤滑劑」和「洗車精」當潤滑時,前者施工後所帶出來的髒東西比用洗車精還要來的多,例如柏油類。且CG黏土潤滑劑不含腐蝕性成分,非常推薦新車或是講究的人使用。
捏成圓餅狀,約三指寬度的大小,會比較好操作,黏土和車漆表面皆噴上黏土潤滑劑,接下來做跑直線操作,跑完直線後換橫線,邊跑的時候邊摸漆面,當用手去摸發現很光滑就是完成了。
CG黏土:摺起來放盒子就好,不要掉地上,掉地上要對摺
一般黏土:放水裡面保存,不放會癱軟掉,會像融化的口香糖。
黏土海綿、黏土手套、黏土布:摸起來粗糙就不用了,用一段時間就需丟棄。
有接觸就會有傷害,使用黏土一定程度會造成刮傷,這跟使用的手法、順序、潤滑、黏土材質會有相關,刮傷的程度取決於漆面沾黏的程度,這部分可以先了解車漆是如何構成(詳見圖四),之後就會知道哪些東西會造成刮傷。其實車漆99%的刮傷都是自己造成的,舉凡洗車、接觸、擦洗…等,那為什麼會刮傷車漆,還是有那麼多人在使用?甚至是演變成許多種形式?
圖四、推疊示意圖
不管是黏土布還是黏土海綿,這些都會造成刮傷,但是它的刮傷程度取決於:
a.車洗的乾不乾淨?
b.殘留在車漆上面的物質會不會造成二次的刮傷?
c.潤滑度足不足夠?
如果潤滑度不夠,可以想像在金油層上黏一塊黏土,上面有一些顆粒,在上面滑來滑去,就很容易造成刮傷,再次強調這些髒污就是洗車無法洗掉的東西,而黏土是自行DIY最容易方便的方式,因此要避免刮傷,就是將上面說的三點做好,當然如果車子很髒的時候,車子可以洗個兩遍再來跑土。如果真的不幸造成刮傷,就是跑個「清潔蠟」或是「鏡面拋光」,就可以完全去除掉了(當然要依造刮傷的程度進行不同的拋光研磨)。
一塊小小的黏土,在市面上的價差範圍這麼大,產地、品質、黏性、沾不沾黏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。那麼如何挑選出好的黏土,有以下2個判斷點:
1.成形不易癱軟。
2.有黏性但卻不沾黏車漆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歡迎一起加入社團或粉絲團,一同探討與分享洗車的樂趣、知識!
FB粉絲團:B1汽車百貨
FB社團:洗車細節車庫
官方LINE:@wcs2277x